近日印发的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》提出,推进长三角数字流域和水利智能化建设,在水利一张图的基础上构建数字流域,建立涵盖全要素的、时空密度适用的、天空地一体的智能感知网,推动水安全管理向主动管理、精细管理转变。

由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、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共同编制完成的这份规划明确,到2025年,长三角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,初步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利现代化体系,太湖流域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达到较高水平。到2035年,长三角区域全面建成现代化水安全保障网络,实现饮水放心、用水便捷、亲水宜居、洪涝无虞,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进一步增强,江南韵、古镇味、水乡风的长三角特色水文化全面弘扬,水安全保障能力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
规划明确了长三角水安全保障总体布局:以长江沿线为主轴,环太湖区域为核心,西部大别山、黄山、天目山等丘陵山区为生态屏障,东部河口水域和沿海岸线为保护带,淮河、钱塘江、大运河等河道为骨干廊道,巢湖、滆湖、洪泽湖、千岛湖、高邮湖、淀山湖、骆马湖、石臼湖等湖泊为重要节点,形成“一轴一核、一屏一带、三廊多点”水安全保障总体布局,系统解决水灾害、水资源、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。

规划提出了水安全保障“四大体系”建设任务。一是共筑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。二是打造互联互通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,加强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。三是构建共保联动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体系。四是创新一体化协同治水管水体系。打造数字流域,强化水利科技创新和水安全风险防控。

“规划紧扣‘一体化’和‘高质量’两个关键,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。”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吴文庆说,在“一体化”方面,规划打破流域、区域和专业界限,统筹协调长江、淮河、太湖流域、东南诸河综合治理体系,统筹协调跨省市水安全保障需求。在“高质量”方面,规划注重坚持长三角区域率先引领突破的总体要求,防洪排涝标准、供水保障程度、生态宜居水平全方位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,全面提升区域的水安全保障能力。